关键词: 这里是您的关键词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SERVICE PHONE
0536-6063199

咨询热线

0536-6063199
地址:诸城市舜王街道工业园
电话:+86-0536-6063199
传真:+86-0536-6480066
邮箱:xinxudong@xinxudong.com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新旭东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从宿迁市粮油加工业看未来行业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3/11/27 点击量:
粮食是资源性、战略性、公共性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宿迁市是全国知名的粮食主产区,粮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国家守好粮仓;争创粮油名牌、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做大做强粮食市场,加大粮食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科技实力,坚持既定思路,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前10月宿迁市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达88亿元
  
  1-10月份,宿迁市列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43家,实现销售收入88.2亿元、利税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和16.8%。其中4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54.7亿元、利税1.7亿元,分别占比62%和66%,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从1-10月份全市粮油加工企业的统计数据看,宿迁市粮油加工企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态,为保证宿迁地区的粮油供给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全市粮油产品品牌创建也取得显著成绩,“江苏名牌产品”总数达到11个,江苏名牌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98个,粮油品牌数量位居全省同行业前列。
  
  日前,从江苏春绿粮油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从100多家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联合评为中国稻米油加工10强企业,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上榜企业。这是该公司自获批全国稻米油加工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后的又一殊荣。
  
  据介绍,自2006年起,宿迁市在京杭大运河畔建设粮食物流园区,一期项目由粮食储备区、粮食加工区、港口中转区、粮食交易区、综合服务区、粮食文化展示区和科技研发区等七个区域构成;二期项目由粮食精深加工区和码头作业区等两个区域构成。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示范引领作用逐渐显现,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影响。
回顾我国粮油机械发展历程
  
  粮油机械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机械工业包括米、面、油、饲料加工设备的制造;粮油仓储、运输设备的制造;粮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计量、销售设备;粮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85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制造厂达233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3.8139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4323亿元;粮油机械产品产量合计为9.8万吨,砻谷胶辊27.59万只。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为新建、扩建和改造粮油工业企业提供了装备,初步满足了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粮油加工作坊被彻底淘汰,也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粮油加工工业的机械化和生产工艺的连续化。
  
  在全国范围内,粮油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若干年来给人们印象中的粮食加工工人所谓"绳捆孛绑""进去十八,出来八十"的尴尬局面,以及在云贵高原流传的"冷吊酒,热榨油,女儿莫进打油楼"的谚语,都成了历史的笑谈。全国成品粮油的加工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满足了当时的市场供应,保证了军需民食,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成品粮食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其中大米2265多万吨、面粉2525多万吨、杂粮225多万吨以及植物油250多万吨。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43多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居首位。
  
  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粮油工业出口援外的辉煌。以小型砻谷机,碾米机和200型榨油机为代表的产品,每年出口达数千台之多,合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其中"东方红"牌粮机和"双狮"牌砻谷胶辊成为东南亚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承担我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粮油加工厂项目达30多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缅甸和阿尔及利亚的碾米厂、援助赞比亚的玉米面厂、援助几内亚的花生油厂、援助罗马尼亚的葵花油厂以及援助马里的碾米附属稻壳发电厂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体现了粮油机械工业几代员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未来三至五年我国粮油加工三大趋势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三至五年粮油加工将呈三大趋势。
  
  一、面粉加工向小包装、专用系列化发展。这就要求农业部门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扭转专用小麦依赖进口的局面。对大众化的馒头、面条、饺子等传统食品小麦,尽早完成品质改良。同时,重新制定面粉标准。发展小包装颗粒粉、面包粉、饼干粉、自发馒头粉,提高食品的色、香、味、型,改变多年来使用普通粉的状况。
  
  目前我国主食(如馒头、花卷、面条、水饺、包子等)仍以作坊式手工操作为主,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按照市场需求特点,重点开发面制食品机械加工自动化装备,主要包括饼干、面包、方便面自动上料和配置系统、挂面自动包装技术与装备、馒头自动集成技术与装备、保鲜面团物流设施与配套技术装备、保温面条的自动生产技术装备等。
  
  二、大米加工向小包装、免淘洗强化米系列发展。食用免淘米可避免大米在淘洗过程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损失,简化做饭工序、减少做饭时间,可以节省淘米用水。强化米是在精制米中加入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赖氨酸,提高大米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显示食品的“功能”品质。
  
  三、油脂加工向精炼油脂发展。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国产设备将得到技术开发。既有营养又有医疗保健效果的色拉油、调和油、高级烹调油,将与我们的一日三餐相伴。
  
  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稳定传统大豆油生产,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产,积极发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植物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
  
  到2015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2440万吨,其中国产油料产油量提高到1260万吨以上;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万吨左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食品工业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粮油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三大趋势将会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