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INFORMATION咨询热线
0536-6063199 地址:诸城市舜王街道工业园
电话:+86-0536-6063199
传真:+86-0536-6480066
邮箱:xinxudong@xinxudong.com
电话:+86-0536-6063199
传真:+86-0536-6480066
邮箱:xinxudong@xinxudong.com
机器人代替人工 企业人工成本缩减10倍
发布时间:2014/09/05 点击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在很多家庭,小到吸尘器,大到监控设备,越来越多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上岗工作,让人们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出来。而在很多工厂和车间,机器人已经大量使用,搬运工、焊接工、喷涂工、装配工等工种,正迅速被“机器人”取代。
未来的机器人包装系统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机械设备制造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正在帮助包装业提高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将其多种功能融入到机械控制系统之中。同时,一波新的传感器可能会应用到机器人身上——视觉传感器、飞行时间传感器、力/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未来的机器人包装系统将是一个更加简化、更加集成化和更加经济的控制机构,再加上采用更为复杂的传感技术。
包装的未来已经可以预见,那就是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非常适合重复性或危险性工作。如果机器人效率更高、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多人将因为其灵活和可靠的优点而选择使用它,机器人将替代许多传统的设备,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帮手。
机器人在食品包装行业的应用广泛
机器人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的灵活性。包装商需要满足消费者各种不同的要求,机器人比传统的包装设备更能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包装物。例如,一条生产两种包装量的薯片生产线,只需要一个机器人就能完成包装任务,操作人员只需要调整一下抓手即可。传统设备则需要更多的零部件调整。 “首先,食品生产商非常需要这种灵活性很高的机器人。”Fanuc Robotics的堆垛和包装工程部经理L.P. Musunur说,“此外,和普通的软包装袋设备相比,这种机器人的成本已经在用户的可承受范围内,包装形式灵活,运行可靠。”
“如果你需要在同一包装中混入好几种不同的产品,机器人的优势就更能体现出来。”Adept Technology公司的副总裁Tim DeRosett说,“过去,你可能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重复同一种产品,而不需要对设备做任何调整。而现在,几小时后就需要改变。有了灵活的机器人,切换的过程大大简化,几把小工具,然后再调整一下软件,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在堆垛方面,机器人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例如饮料生产商,目前都采用36"x36"的码垛,而沃尔玛的标准是48"x48"。这样一来,很多饮料码垛必须在销售中心重新进行堆垛,否则无法满足零售商的要求。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度智能装备的需求快速增长。今年6月,在德国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博览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与此同时,令人关注的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也在今年开始大幅度转型,在贵州建设了以机器人为主的生产车间,争取到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客户,和惠普合建云服务器公司,“代工之王”的转型之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并预示了产业发展的诸多趋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业智能化全面升级,制造产业逐步去人工化。
三年50万工人仅剩下5万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机器替代人将会进一步加速。杨学山认为,从今天可以预见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工业生产环节都是可以无人化的。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广东、江苏等工业发达地区均提出自己的“机器人发展战略”。如广东就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实施“设备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工程,并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广东先后授予佛山市顺德区、东莞市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杨学山介绍,东莞大朗镇被誉为世界毛织之都,这里3年前有50万工人。随着数控织机等大批智能生产装备的普及,机器设备换人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50万工人,仅剩下5万人,近9成工人被机器替代了。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浪潮,不仅替代体力劳动,还替代脑力劳动。
美国的数据显示,进入新千年后,中产阶级的信息处理工作职位日渐下滑。从2000年到2010年,有1100万个秘书职位被互联网服务所取代,后者让维护日历、计划行程这样的事情十分容易。同一时期,电话接线员减少64%、旅游代理减少46%、会计减少26%。美国并非个案。在欧洲,7600万个中产阶级职位中的三分之二成为技术的牺牲品。
人工智能,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的技术如今正大步迈向现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预测称,机器人可逐步替代车间工人、行政秘书、客户服务经理、家政餐饮人员、律师、外科医生、新闻工作者、清洁工、专业救灾人员等9类岗位工作。
一些职业消失,一些岗位又新生
“机器人正在替代人类的重复性工作,我们无法阻止。”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正是机器人才使得我们的生产效率更高。
而在长沙的一些工业企业,随着机器人和全自动生产线的引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位于宁乡经开区的加加食品科技工业园就是最新的一例。这里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实现了从玻璃瓶卸垛,到冲瓶、灌装、压盖、贴标、裹包、码垛、CIP清洗的全机器化、全自动化生产。
“连续蒸料机、压榨机等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整个生产装备这一块投入达到5亿元。”加加集团技术人员介绍,以前公司酱油生产属于半自动化,一条生产线需要404名工人。而现在实现自动化后,整个生产流程,加上灌装线,全部工人不到150人。
“生产全自动化,每年仅在人力成本方面,就为公司节约1500万元。”半自动向全自动制造迈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加加制造装备的鸟枪换炮,带来了生产效益的大幅提升。这样的变化,正越来越多地在长沙工业企业发生,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更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正在推动长沙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自动化、机械化、网络化的发展大趋势,我们自然无法抗拒。但机器代替人的大规模发生,是否会威胁到人们的就业?
其实,对此不用过分担心。一是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国即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历史性拐点。人口红利即将逐渐萎缩之际,招工难不断涌现,这就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二是80后、90后等年轻的一代,越来越不愿意再重复简单的劳动岗位工作,而生产转型升级,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三是生产自动化、机械化进程由来已久,且一直在持续。事实上,放眼人类的工业革命历史,这一进程一直在发生,并没有太多人受到影响。科技的发展会带走一些工作,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的工作,如今天的网购服务员、物流快递员、软件程序员。
从目前的状况看,自动化改革的核心是廉价的传感器、人工识别、机器学习和分布式智能技术,这些领域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要想把“机械手臂”变成真正的“机器人类”,则需要大数据存储、高速运算的长足发展,例如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一套相应的程序去控制,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程序员岗位,最可能的情况是一台能完成高精度组装的机器人,消灭了iPad 32道工序所有的装配女工,却创造了1325个程序员岗位。
展望未来
机器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先进的视觉技术。有视觉能力的机器人可以“看见”它们抓取的物体的形状,从而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机器人可以对产品在包装前的摆放位置进行调整。视觉系统还能包装机器人更快的掌握和适应新产品,并对产品质量做出判断。
“如果你添加了视觉系统,还可以教会机器人辨认产品。”DeRosett说,“机器人可以对各种新产品进行辨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选择带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可以解决传统包装设备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果你生产的是冷冻食品,需要将包装好的食品放入箱子中。传统的包装设备无法辨认袋子在传送带上的方向,而带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可以按照你指定的方向把包装袋放入纸箱中。
“软硬件两方面的共同进步使机器人能准确移动到要求的位置,从而更适应包装业的要求。”DeRosett说。
包装业机器人的主要卖点在于可靠性。由于它们采用伺服系统,运作起来非常可靠,可保持60000小时无故障,首次保养的时间在40000小时后。
另一个推动机器人发展的原因是速度,而在某些领域中,机器人的速度已到了极限。
“有些人要求机器人每分钟完成100件,”Traynor说,“但这要根绝不同的产品而言。有些饼干,如果在那么高的速度下被机器人抓取,早就飞到车间外去了。”
“不能仅仅追求速度,机器人不仅仅是速度快,还能保证在高速运动情况下良好的控制和平稳的运作。”GSMA Systems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Senti说。
未来的机器人包装系统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机械设备制造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正在帮助包装业提高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将其多种功能融入到机械控制系统之中。同时,一波新的传感器可能会应用到机器人身上——视觉传感器、飞行时间传感器、力/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未来的机器人包装系统将是一个更加简化、更加集成化和更加经济的控制机构,再加上采用更为复杂的传感技术。
包装的未来已经可以预见,那就是机器人。工业用机器人非常适合重复性或危险性工作。如果机器人效率更高、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多人将因为其灵活和可靠的优点而选择使用它,机器人将替代许多传统的设备,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帮手。
机器人在食品包装行业的应用广泛
机器人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的灵活性。包装商需要满足消费者各种不同的要求,机器人比传统的包装设备更能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包装物。例如,一条生产两种包装量的薯片生产线,只需要一个机器人就能完成包装任务,操作人员只需要调整一下抓手即可。传统设备则需要更多的零部件调整。 “首先,食品生产商非常需要这种灵活性很高的机器人。”Fanuc Robotics的堆垛和包装工程部经理L.P. Musunur说,“此外,和普通的软包装袋设备相比,这种机器人的成本已经在用户的可承受范围内,包装形式灵活,运行可靠。”
“如果你需要在同一包装中混入好几种不同的产品,机器人的优势就更能体现出来。”Adept Technology公司的副总裁Tim DeRosett说,“过去,你可能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重复同一种产品,而不需要对设备做任何调整。而现在,几小时后就需要改变。有了灵活的机器人,切换的过程大大简化,几把小工具,然后再调整一下软件,整个过程就完成了。”
在堆垛方面,机器人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例如饮料生产商,目前都采用36"x36"的码垛,而沃尔玛的标准是48"x48"。这样一来,很多饮料码垛必须在销售中心重新进行堆垛,否则无法满足零售商的要求。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度智能装备的需求快速增长。今年6月,在德国慕尼黑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博览会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全球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买入36560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同比增幅达60%,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买家。
与此同时,令人关注的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也在今年开始大幅度转型,在贵州建设了以机器人为主的生产车间,争取到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客户,和惠普合建云服务器公司,“代工之王”的转型之路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并预示了产业发展的诸多趋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业智能化全面升级,制造产业逐步去人工化。
三年50万工人仅剩下5万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机器替代人将会进一步加速。杨学山认为,从今天可以预见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工业生产环节都是可以无人化的。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潮流下,广东、江苏等工业发达地区均提出自己的“机器人发展战略”。如广东就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实施“设备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改造工程,并在全省培育十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广东先后授予佛山市顺德区、东莞市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杨学山介绍,东莞大朗镇被誉为世界毛织之都,这里3年前有50万工人。随着数控织机等大批智能生产装备的普及,机器设备换人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如今50万工人,仅剩下5万人,近9成工人被机器替代了。
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新一轮机器替代人的浪潮,不仅替代体力劳动,还替代脑力劳动。
美国的数据显示,进入新千年后,中产阶级的信息处理工作职位日渐下滑。从2000年到2010年,有1100万个秘书职位被互联网服务所取代,后者让维护日历、计划行程这样的事情十分容易。同一时期,电话接线员减少64%、旅游代理减少46%、会计减少26%。美国并非个案。在欧洲,7600万个中产阶级职位中的三分之二成为技术的牺牲品。
人工智能,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的技术如今正大步迈向现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预测称,机器人可逐步替代车间工人、行政秘书、客户服务经理、家政餐饮人员、律师、外科医生、新闻工作者、清洁工、专业救灾人员等9类岗位工作。
一些职业消失,一些岗位又新生
“机器人正在替代人类的重复性工作,我们无法阻止。”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正是机器人才使得我们的生产效率更高。
而在长沙的一些工业企业,随着机器人和全自动生产线的引进,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位于宁乡经开区的加加食品科技工业园就是最新的一例。这里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高速生产线,实现了从玻璃瓶卸垛,到冲瓶、灌装、压盖、贴标、裹包、码垛、CIP清洗的全机器化、全自动化生产。
“连续蒸料机、压榨机等设备都是国外进口的,整个生产装备这一块投入达到5亿元。”加加集团技术人员介绍,以前公司酱油生产属于半自动化,一条生产线需要404名工人。而现在实现自动化后,整个生产流程,加上灌装线,全部工人不到150人。
“生产全自动化,每年仅在人力成本方面,就为公司节约1500万元。”半自动向全自动制造迈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加加制造装备的鸟枪换炮,带来了生产效益的大幅提升。这样的变化,正越来越多地在长沙工业企业发生,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更多的自动化智能装备,正在推动长沙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自动化、机械化、网络化的发展大趋势,我们自然无法抗拒。但机器代替人的大规模发生,是否会威胁到人们的就业?
其实,对此不用过分担心。一是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国即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历史性拐点。人口红利即将逐渐萎缩之际,招工难不断涌现,这就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二是80后、90后等年轻的一代,越来越不愿意再重复简单的劳动岗位工作,而生产转型升级,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三是生产自动化、机械化进程由来已久,且一直在持续。事实上,放眼人类的工业革命历史,这一进程一直在发生,并没有太多人受到影响。科技的发展会带走一些工作,同时也会创造大量新的工作,如今天的网购服务员、物流快递员、软件程序员。
从目前的状况看,自动化改革的核心是廉价的传感器、人工识别、机器学习和分布式智能技术,这些领域全部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要想把“机械手臂”变成真正的“机器人类”,则需要大数据存储、高速运算的长足发展,例如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一套相应的程序去控制,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程序员岗位,最可能的情况是一台能完成高精度组装的机器人,消灭了iPad 32道工序所有的装配女工,却创造了1325个程序员岗位。
展望未来
机器人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先进的视觉技术。有视觉能力的机器人可以“看见”它们抓取的物体的形状,从而对自己的动作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机器人可以对产品在包装前的摆放位置进行调整。视觉系统还能包装机器人更快的掌握和适应新产品,并对产品质量做出判断。
“如果你添加了视觉系统,还可以教会机器人辨认产品。”DeRosett说,“机器人可以对各种新产品进行辨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选择带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可以解决传统包装设备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如果你生产的是冷冻食品,需要将包装好的食品放入箱子中。传统的包装设备无法辨认袋子在传送带上的方向,而带视觉系统的机器人可以按照你指定的方向把包装袋放入纸箱中。
“软硬件两方面的共同进步使机器人能准确移动到要求的位置,从而更适应包装业的要求。”DeRosett说。
包装业机器人的主要卖点在于可靠性。由于它们采用伺服系统,运作起来非常可靠,可保持60000小时无故障,首次保养的时间在40000小时后。
另一个推动机器人发展的原因是速度,而在某些领域中,机器人的速度已到了极限。
“有些人要求机器人每分钟完成100件,”Traynor说,“但这要根绝不同的产品而言。有些饼干,如果在那么高的速度下被机器人抓取,早就飞到车间外去了。”
“不能仅仅追求速度,机器人不仅仅是速度快,还能保证在高速运动情况下良好的控制和平稳的运作。”GSMA Systems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Senti说。